{{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電路設計完全承襲自 Hugo 2 中的 DAC 電路
採用 Xilinx Artix 7 FPGA數位解碼晶片
最高支援至768kHz/32bit、DSD512
四組音色調整設定、三段增益選擇
完整的輸出入端子
全站滿額優惠:滿2,500免運 on order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若您對 Chord 這個品牌有一定的了解,一定曉得他們推出的數位器材中並不使用 Burr-Brown、AKM、ESS 等晶片大廠生產的 DAC 晶片,其設計完全由其數位設計師 Rob Watts 一手操刀,其基本架構包括搭載 Chord 自己所設計數位音訊處理程式的 FPGA 晶片、由離散式元件堆砌而成的 Pulse Array DAC。其中 FPGA 晶片之中搭載了 Rob Watts 設計的「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簡稱 FIR filter),原廠將其命名為 Watts Transient Align Filter (Watts 暫態排列濾波器,簡稱 WTA)。WTA 最大的特色在於運用數位音訊中大量連續的取樣點(Rob 稱之為 tap length),精準差補每個取樣點之間的音訊,還原出聲音原有的細節與波形。這樣的設計,讓 Chord 擺脫現成 DAC 晶片的聲音印記,依照 Rob Watts 的想法,精準重現原始的類比音訊。
這次介紹的 Qutest DAC,其電路設計完全承襲自 Hugo 2 中的 DAC 電路,在設計上也具備了上述的特點。Hugo 2 無論是 FPGA 晶片的規格、WTA 的 tap length、以及 Pulse Array DAC 的設計,比起第一代 Hugo 有著大幅度的改進。FPGA 方面,採用更為省電、更具效率的 Xilinx Artix 7 晶片,WTA 的 tap length 更長達 49,152 個 tap,在推出時僅次於 Chord 的旗艦級 DAC Dave(不過這個 tap length 的亞軍地位,現在已經被 Hugo TT 2 取代了),而 Pulse Array DAC 更以 10 個元件組成(Hugo 中只運用 4 個元件)。在這樣的電路設計下,Hugo 2 不但可以播放 768 KHz PCM 與 DSD 512 取樣率的音訊,音訊還原能力更強,底噪更可近一步降低。這些優異的電路設計,現在完全移植在 Qutest 之中,省去了耳擴、數位前級、crossfeed 等功能,電路設計更為簡單、純粹。
Qutest 讀起來與英文的「cutest(最可愛的)」同音,身形小巧,但是鋁合金 CNC 車製而出的箱體,比起 Hugo TT 2 要來的厚實、沉重,對於抵抗外界噪訊以及抑振均能發揮絕佳的作用,然而,Qutest 內部採用的印刷電路板層數高達 10 層,讓 Qutest 可以擁有小巧的體積,無論擺在桌上或是音響架上,可以讓 Qutest 維持小巧的體積。在數位輸入端子方面,除了常見的 Type B USB 端子以及 Toslink 光纖端子外,還有雙 BNC 同軸端子。這組雙 BNC 端子,可以搭配同廠的 Blu Mk II CD 轉盤還有 M Scaler 升頻器連用,透過 BNC-RCA 轉接頭,也可以與具備 RCA 同軸數位輸出的 CD 播放器連用,如果數位音訊取樣率是在 384 KHz 以下,只需要連接一個 BNC 端子即可,若是要接收 786 KHz 的數位音訊,那麼就必須同時連接兩個 BNC 端子了。
這台 DAC 具備一組左右聲道 RCA 類比輸出端子,而且端子母插不像 Hugo TT 2 一樣藏於機殼之中,讓 RCA 訊號線安插時更為方便、穩固。有的玩家可能會擔心 Qutest 只具備 RCA 類比輸出端子,無法提供 XLR 平衡是端子那樣的驅動力。然而,為了搭配不同的後端器材,Qutest 還具備了獨特的類比輸出電平調整功能,在開機時,同時按下「Input」與「Filter」按鍵,便可將類比輸出電平切換成 1V、2V、3V 三種檔位,讓 Qutest 與後端的擴大機可以達成適當的阻抗匹配,傳達適當的音量。
Qutest 的數位濾波器也與 Hugo 2 一樣,而在數位濾波器方面,它也和 Hugo 2 一樣具備 Incisive Neutral、Incisive Neutral HF Roll-Off、Warm、Warm Neutral HF Roll-Off 等四種數位濾波器。其中 Incisive 濾波器採用 256 fs 的升頻處理,夠呈現完整的頻率響應;Warm 採用 16fs 的升頻處理,音色表現略為溫暖;至於 Incisive Neutral HF Roll-Off 與 Warm Neutral HF Roll-Off 則是特別為 DSD 音檔所設計,能夠過濾過多的高頻能量,降低刺激、毛躁的聽感。
Qutest 不像 Hugo 2 具有充電式鋰電池,而是透過 Micro USB 插孔接收電源。Qutest 包裝內便附有交流電轉 USB 直流電的外接交換式電源,然而若要讓 Qutest 音質有所提升,不妨可以透過具備 USB 5V 輸出的線性電源,或是為手機充電使用的行動電源為 Qutest 供應電源,讓 Qutest 的聲音表現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在 U-Audio 編輯部試聽室試聽 Qutest,搭配 Acoustic LAV 60 II 綜擴以及 Dynaudio Contour 60 落地喇叭。一開始,我用《XLO/Reference Recordings TEST/BURN-IN CD》的〈Channel Identification〉、〈Voice test: In-Phase〉、〈Voice test: out-of-phase〉三軌調整喇叭的擺位。過去我在聽這三軌錄音時,都以為錄音中的人聲距離聽者的距離是差不多的,然而這次透過 Qutest 播放,我才驚覺到第一軌的人聲要比後兩軌來得近許多,而且擺位過程中,很快地就能找到同時讓 in-phase 人聲居中、凝聚,out-of-phase 人聲聽起來宛如從四面八方傳過來的位置,可見 Qutest 有著極為精準的聲音定位能力。
在正式試聽前,我先以包裝內附的交換式 USB 電源接上 Qutest,隨便播放幾首樂曲,雖然大致呈現出略為溫暖的音色,但是越聽越可以感覺到高音刺,中音乾,低音虛,背景髒,空間限縮,聲音無法施展。剛好,我手邊有一個 Buffalo BSMPA04 行動式電源,接上 Qutest 之後,除了背景明顯變得乾淨,空間往喇叭之外的距離的擴展之外,最驚人的改變莫過於低音形體變大,能量扎實,而且輪廓變得清晰、凝聚。因此在這邊奉勸所有讀者,使用 Qutest 時,最好再多花個一千多元買個行動電源,做為 Qutest 的電源供應,聲音提升超乎想像。若只求方便使用外接式交換電源,只是糟蹋了 Qutest 的良好設計。
一開始,我先播放 Eva Cassidy 在《Live At Blues Street》中演唱的〈Stormy Monday〉。這首慢節奏的藍調樂曲有著寬廣的動態變化以及精彩的打擊演奏。樂曲中 Eva Cassidy 的歌聲,兼具寬鬆、溫暖的音色還有清晰的唇齒氣流聲響,而鼓聲節奏每一個打擊點都充滿千變萬化的層次感,可以聽出鼓槌敲在鼓面後,鼓面反彈的作用力,而不是呆板、剛硬的打擊聲,頗具直搗內心的魔力。伴奏的鋼琴聲,音色晶瑩剔透,光亮的質感中卻感受不到刺耳、剛硬的質感,每個鍵觸聲強弱層次分明,展現出自然的彈奏效果。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透過 Qutest 播放此曲,空間感相當鮮明,給個聲響出聲之後都伴隨著明顯的空間殘響,明確描繪出 Blues Street 的空間大小,而觀眾的拍手歡呼聲,透過 Qutest 呈現,彷彿從前方與兩旁傳來,帶著濃厚的空間回聲,為樂曲增添逼真的臨場感。
接下來播放宋冬野演唱的〈安和橋北〉,透過 Qutest 的重現,該曲彷彿有被放大的效果,樂曲開頭的手鼓聲,聽起來宛如絳州大鼓,鼓面寬廣,龐大的形體為鼓聲帶來厚實又不失彈性的密度。宋冬野的歌聲在 Qutest 重現之下,低沉渾厚,但是氣息通透,展現出人聲最為自然、舒適的質感,而不是透過過多的中低音營造出沉重、鬱悶的人聲。間奏中的馬頭琴演奏,柔軟的聲線中吐露清晰的琴弓摩擦細節聲,但是沒有毛躁、刺耳的聽感。雖然這首樂曲錄音呈現的形體較大,但是透過 Qutest 聆聽,但是歌手以及各樂器的定位明確,背景乾淨,將每個聲音細節凸顯無疑。
聽完了人聲,我播放帶有濃厚中東氣息的跨界爵士專輯《The Astounding Eyes of Rita》中的〈The Lover of Beirut〉。樂曲一開始,由 Anouar Brahem 以烏德琴(oud)彈出的泛音樂段,不但質地清脆,更可聽出每個彈奏聲一開始左手手指在琴弦上猶如蜻蜓點水般的動作,顯示 Qutest 在呈現瞬間的細節變化上相當優異。另外,樂曲中還有低音單簧管的演奏,透過 Qutest 重現,不但呈現豐餘、柔和的音色,而且氣息強弱變化分明,更可以聽出低音單簧管出聲方向的變化,生動描繪出演奏者
在演奏時身體隨著旋律運動的形象。這首樂曲中,也有角色吃重的阿拉伯手鼓演奏,透過 Qutest 播放,結像落於喇叭的後方,不但出手能量直接有力,也將鼓面受到打擊的瞬間也鉅細彌遺的交代而出,彷彿在沒有其它觀眾的音樂聽聆聽演奏,絲毫不受其它雜音所干擾。
透過擁有乾淨聲底的 Qutest,聆聽精緻的古典室內樂,更是一大享受。我播放瑞士大提琴演奏家 Esther Nyffengger 與瑞士大鍵琴家演奏的 Klauf Linsenmyer 所演奏巴哈的《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Qutest 除了能夠精彩重現強健的功法,更能展現出每一回拉奏聲後,大提琴琴身所發出的共鳴泛音,為這個迷人的低音樂器增添不少光彩。過去,我在聆聽這段音樂時,並沒有太注意大鍵琴的演奏,但是這次透過 Qutest 聆聽,其暫態細節清晰的特色,造就出蜻蜓點水般的輕巧鍵觸,以及如同蜂蜜般的音色質感,尤其第二樂章〈adagio〉中,大鍵琴在緩慢的彈奏中不斷變換音色,透過 Qutest 呈現,不但可以清楚感受到琴聲內部機械運動,更可聽見音箱的共鳴聲為大鍵琴增添的豐厚音色。
最後,我播放蕭提指揮歌劇《卡門》最後一幕中,眾人歡呼鬥牛士進場、以及卡門與唐・荷西在鬥牛場外談判,最後唐・荷西將卡門刺死的場景。在描述眾人歡呼鬥牛士進場的〈Les voici! Les voici!〉一軌,Qutest 優異的重現能力不但能夠描繪出宏大的空間感,還有管樂團中各樂器的細節與定位,更讓我的驚奇的時,低音弦樂器的撥動聲可以很清楚地聽見在右方跳動,為樂曲增添熱鬧的情緒。過去我以 Dynaudio Contour 60 聆聽此曲時,很少能聽見這麼清晰、明確、富含彈力的撥弦聲,然而這次聆聽,覺得分外鮮活、突出,可見 Qutest 有著十分優異的低頻重現能力。當然,這樣的彈波聲,一定要搭配行動電源才可以聽見,若是用 Qutest 包裝內的外接式電源,質感可就沒那麼好了。
卡門與唐・荷西談判的樂段透過 Qutest 呈現,更可以感受到 Qutest 對於人聲有極為自然的重現能力。在這段激烈往來的宣敘調中,卡那娃與多明哥(分別飾演卡門與唐・荷西)的歌聲有著溫暖、自然的音色,抖音中生動呈現喉嚨中肌肉的運動,而且每個音節開頭的氣流聲,更是融合了口腔中的溫度與濕度,與人聲充分融合在一起,聽起來一點都不乾澀、毛躁,尤其是「t」的聲音,更讓我聽見舌尖頂到齒背後產生的氣流聲與口水聲,讓我一度驚覺是不是有人在試聽室中歌唱,生動程度可見一斑。
聽完了上述曲目,我可以明顯感受到 Qutest 的聽感與 Hugo 2 極為類似:音色舒適帶有暖味、細節呈現豐富而自然、定位精準空間感強烈。然而,過去我是在耳機中聽到這樣逼真的聲音,這次試聽 Qutest,我可以透過 Dynaudio Contour 60 這種大型喇叭感受到優異的空間描繪能力,更是讓人過癮。更重要的是,具有 DAC 設計能力的廠牌所推出的 DAC 器材,大多要價不菲,然而這台 Qutest 搭載 Chord 的獨家設計,卻只要 5 萬不到,這樣的比價之下,怎能讓人不心動呢?